主管:中国报道新闻集团主办:中国报道新闻社

您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聚焦 >

今日聚焦

追寻朝那古迹

时间:2018-06-13 07:23 作者:王 艳 王克 来源:庄浪县文联 点击量:   




《写在前言的话》
 
    它从远古走来。这里历史悠久,才人辈出,活力四射,人文气息浓烈。这里的人们淳扑厚实而阳光向上,它的名字叫庄浪。当你来到这里看到的是鬼斧神工的庄浪梯田,这并不是神话,它是由勤劳善良的庄浪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辛,流血流汗用纯手工精心打造出的梯田王国,被誉为中国梯田之父。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关山大景区,它那博大的胸怀每天吸引着文人墨客来这里激发创作的灵感,续写朝那湫的感人诗篇。这里是一片富有诗情画意的热土,更是投资开发的沃土。为了更好的让国人了解庄浪,走进庄浪,近期由我社联手庄浪县文联,汇同县书协,美协,音协,水洛印社,花儿协会,摄影协会,作协,七大艺木协会共同主办,甘肃庄浪五限吉国际商贸城独家协办的:“访人文关山,看梯田庄浪”专题栏目已正式启动。在这里我们将以不同的媒体视角,高超的切入手法,采取不一样的并机直播互动,充分利用多国媒体支援共享的绿色信息通道,让您深层次感受真正意义上的“活力庄浪,人文庄浪,智慧庄浪,故事庄浪”的民情民风新格局!请看来自庄浪的报道!
 
 
 
 
    本报庄浪讯:(特约记者:柳进录  岳凯平) 在甘肃省庄浪县东部郑河乡桃木山颠,自古就有前后两处池水,池水涵澹,终年不涸。湫名先后被称作“灵渊”、“湫渊”、“朝那湫”等。以朝那为圆心曾辐射出丰赡的文化内涵,朝那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苍莽迤逦的关山,深邃平静的湫池,斑驳明灭的苔藓,苍翠茂密的森林,婉转啾鸣的山鸟,构成了历史文明的阐释者。山巅吹来的习习凉风和泥土中泛出的清香,人们嚼出了淹没在黄尘古道上亘古的荒凉。从枯黄的叶脉中读出了历史的悠远和伟大,这里的一花便是一世界,一水便是一乾坤。发掘并梳理古代湫文化的脉络,回眸她的前世今生,让我们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是后辈子孙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
    让我们怀着神往之情去追溯朝那湫先民的遗迹,探源伏羲——人类文明始祖。在文字产生以前的这段历史时期,人们把它归属为“神话时代”。三皇五帝率领人民开创上古文明,走出蒙昧。人们公认三皇之首的伏羲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东汉《白虎通义•号篇》:“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人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于是伏羲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班固《东都赋》又说:“四海之内,更造夫妇,肇有父子,君臣初建,人伦实始,斯乃伏羲氏之所以基皇德也”。史书中记载伏羲创八卦发明了以刻画符号组成的示意文字,取代了结绳记事,教会人们渔猎推进了人类文明的步伐。现代考古发现古成纪文化圈中心大地湾文化遗址证明了历史上真实伏羲的文化地位,因此伏羲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始祖。
    《山海经》作为记载我国上古神话传说的一部百科全书,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该书的《内东经》郭璞注说:“华胥履大迹生伏羲”。唐人对此种说法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昊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包牺于成纪。”这里包牺是伏羲的异写。南宋史学家郑樵著《通志》,开篇就是《三皇记》,他认为伏羲母亲华胥在雷泽履大人迹而诞伏羲。据此可知,伏羲这位人类的始祖是华胥氏在雷泽感孕所生。据史学家考证,原始社会人类还未进入农耕文明之前,以渔猎为生。为了争夺生活资料,氏族部落之间经常有战争发生,那么对人类的繁衍以及身体强健者便成为人类最早的延续目标,这里的大人迹代表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部落的一种繁衍文化,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另一方面,表现了原始部落婚配的择偶标准,体格强健。
    那么华胥氏何许人也?据《列子•皇帝篇》所说,华胥氏为国族名,其地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皇帝篇》中的华胥氏之国是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国度。《庄子•胠箧》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后来经史学家们论证,华胥氏为母系氏族部落首领,她率领部族至雷泽生活,诞生人类文明始祖伏羲。
 
 
 
    要探源人类文明发祥的源泉,必须要明确雷泽在何处?首先,可以从地理方位考证。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在吴岳西,根据上古史学家刘起于先生和西北师范大学范三畏教授考证吴岳就在陇右,即甘肃的陇山。《史记•封禅书》记载秦代祠祀华山以西有“名山七名川四”,七山中有吴岳,四川中有朝那。四川是:“水日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所谓“湫”者,即高山深涧中渗出的水聚集成湖。古代把湖也称“泽”,如楚国的云梦泽,即今天湖北江汉平原的湖泊群。由相同的地理位置推知秦时的朝那湫就是上古时期的雷泽。
    巍巍陇山,孕育了丰富的古老神话,盘古开天、伏羲诞生、女娲抟土造人、伏羲画八卦等。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陇山已是秦人聚居的地方,陇山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陇山地区是人类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陇山形如一条长龙,由正北向东南迤逦而行,贯穿宁、陕、甘三省。其北段为六盘山,即大陇山山脉;南段则称为小陇山山脉。在南北两段间以庄浪县的桃木山一带为其分界。明人赵时春撰《朝那庙碑记》中写到:“但朝那地界固广,而湫则所在有之。惟华亭县北五十里湫头山,山最高,池渊深莫测,旱涝无所增损”。这里明确指出朝那湫的地理位置正现今华亭县北的湫头山,现在庄浪县郑河乡上寨一带。清时静宁州牧黄廷玉在《乱池神辨》中肯定了赵时春的观点,而且进一步明确指出庄浪县的乱池为朝那湫而非隆德境内,他说:“华亭西北的朝那湫,人称南乱池,隆德东北也有一灵湫,人称北乱池。严氏兄弟成神后,老大汜于北乱池,老二祀于南乱池。湫神显应,雨泽山川,所以一州二县竞相祭祷。”
    我们还可以从文化地域考证。西晋皇甫謐《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包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氏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雷泽的方位被界定在了成纪。远古,成纪是一个辽阔的地域文化概念。这个中心以大地湾文化为中心辐射陇右,包括甘肃省东南部和东部的广大地区。直到秦朝实行郡县制以后,其古城遗址当有定指,《汉书•地理》记载,设置成纪属于天水郡,被考证在了静宁县的治平、李店镇交界处,距离庄浪不过百里之地,且庄浪与静宁曾在一个历史时期为同一个县所辖,无论汉成纪、唐成纪,庄浪县均在古成纪范围之内。处成纪文化和大地湾遗址的中间能被称为泽的大湖,唯有庄浪县朝那湫这一高原平湖。
    从大的文化范围来看,成纪文化影响应该从清水河、葫芦河到渭河流域。明朝赵时春在《朝那湫碑记》中记载:“且北麓为泾之源,南趾为汭之源。神灵所栖,莫宜于斯,而境内千百泉湫,咸朝宗泾、汭。湫头山,实泾、汭之源。”可见深不可测的湫池为泾水之源,当属秦成纪文化流域。
其次,可以从文物古迹考证。朝那,为古县名,汉代时属安定郡,即今华亭、镇原治内。西魏大统元年,其县治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朝那湫就在朝那县辖境内,即战国、秦、汉间的湫渊所在。朝那湫作为人类始祖诞生之地,成为了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此处立祠修庙,香火旺盛,有文物为证。《诅楚文》,秦石刻文字,是秦楚大战之前,秦王祈求天神保佑秦国获胜诅咒楚国大败的石碑。秦《诅楚文》共出土三块。其中《告大沈厥湫文》石刻,记载为北宋治平年间农民在朝那湫旁耕田掘得。这一碑刻来源于宋熙宁元年蔡挺在平凉出任渭州知州时发现后被带到南京。宋代庄浪为渭州(今平凉)德顺军(时治宁夏隆德县,后迁静宁县),证据确凿,不可辩驳。
    被黄尘淹没的历史最终被后人还原以真实的面目。苍苍陇山,荡荡湫池,山水相依。层起波澜的陇山如忠诚的卫士一般守候着湫池,穿越时空,走过四季,将自己的绚烂、萧瑟、质朴毫无保留地奉献湖底的波心,记录着沧桑的足迹。
 
 
 
 
    朝那湫为神龙文化的象征,风雨祭祀延续千年。唐颜师古载叙朝那湫云“方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减”。明大学者赵时春《朝那庙碑记》中道“旱涝无所增损”。朝那古湫历经千年容颜不改,历经旱涝而水位无所变化,这一神奇的现象,使得湫池成了人们心中的神灵,人们在这里祈愿护佑,慰藉心灵。
    据《诅楚文》记载朝那是秦王祭祀的圣地,之所以成为圣地,一方面朝那是人类始祖伏羲诞生地,皇帝在这里祭祀祖先,祈神保佑,理所当然。另一方面,闻一多先生考证伏羲为龙蛇图腾。薛方昱先生又指出“朝那”是古羌语“龙”的音译。由此推知朝那湫就是“龙泽”,皇帝在此地祭祀以隐喻自己是龙的传人,来证明自己君权神受的正统地位。朝那湫在古代隆浴圣恩,香火旺盛,绵延至今。朝那湫祭祀由秦及汉久盛不衰。曾在此处祭祀最多的要数汉武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之说,正是应和伏羲阴阳八卦天人合一宇宙观,汉武帝七次驾临朝那湫祭祀是为推行儒学而做的努力,后汉安帝、汉桓帝前后三次驾临“朝那湫”祭祀,诗云:
    绝顶天池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
    最高尚有雨龙气,半怜全无鸟雀声。
    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
    全诗笼罩着一股飘飘欲仙,脱离凡尘的仙气。然而这里的龙已然脱离帝王正统地位的象征,更多的是龙王施雨祈求丰年的民俗意蕴。
    朝那湫披着远古神秘的面纱,始终保持着水位不变的玄妙,深不可测。这一得天独厚的天池自然而然在历史演变中由神龙祭祀成为历代百姓祈雨的神坛。清人邵陆《庄浪县志略》记云:“遇旱,百姓祈雨最虔。戒酒除荤,人自为禁,若随官长远祷于南乱石池之神湫;士民老幼相率步祷,无敢后。每祷辄应”。笔者不惮钩沉致远,整理《庄浪金石文勘点考注》,中收录了三位清朝人撰写的朝那湫祈雨的情景。石碑虽已不存,但文字得到了收录保存,成为庄浪县历史的真实见证。碑文记录了清朝三位父母官在百姓遭受久旱不雨的灾情后,徒步率领百姓来灵湫祈雨的虔诚盛状。文献真实再现了官民同心祈祷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心愿,再次证明了朝那湫历史渊源和迭代莫替的人文地位。
    唐李贺诗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早在朝那湫的考察中,人们还发现了前湫的古庙宇建筑和女娲祠等遗址。这一发现既是对朝那湫在上古历史的证明也是对其文化意义的有力佐证。
    《汉书人表考》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唐卢仝《与马异结交诗》记云:“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山海经》记录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们安居的神话故事。女娲与其兄相婚,成为人类始祖。据此,人们把伏羲、女娲作为人文始祖以供奉。这种婚姻制度折射出了原始社会的群婚状态。《淮南子•本经训》:“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娉不媒”。伏羲女娲相婚图在汉画像砖、壁画、墓室雕刻中多有记录。
    《水经注》里的“女娲祠”遗址,就在桃木山十咯子山顶。风风雨雨几千年,至今当地人还将断碣残碑垒成石龛,供奉女娲。翻阅尘封的记忆,庄浪县人民感恩圣湖,敬天悯人的虔诚心理经年不泯,祭祀之风绵绵延宕。
    伏羲、女娲作为中华人文始祖,发祥陇山之右的庄浪朝那湫,可见庄浪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对庄浪朝那湫的研究是揭开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朝那湫在烟雨空濛中幽远,在神话传说中优雅,她美丽的容颜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朝那湫有神奇传说更有绚丽的美景。传说让美景更人文,美景让传说更迷人。
    朝那湫位于桃木山顶,地壳运动时期自然形成了前后两个湖泊。前湫池水面约50亩,水深莫测,旱涝如故,是黄土高原上罕见的山顶湖泊。后湫广约20亩,湫池形似一个大写意的太极图,象征着华胥孕育伏羲女娲于此、伏羲衍画八卦等神话传说。陇右群山驼着沧桑,做了湫池忠实的守护者。这里一边是山的厚重,一边是水的绵渺。犹如伏羲和女娲的相婚繁衍人类,阴阳和谐方为乾坤。他们把爱情的种子播撒给华夏大地,呢喃的语言惊飞林间的黄莺花雉,把秦王的诅咒转成悠扬的歌声,沉入湖底的深邃。一池的深邃,蓄满神圣,通向西王母的神坛。
相传,一日西王母驾着紫云车在人间戏游时,看到湫池四面苍山环绕,碧波万顷,天光云影于徘徊湖面,美不胜收。她驻足凝视,降落人间,拔下玉簪,放飞秀发一片。披落身上的五色霞衣,金光闪闪,西王母走进天池沐浴。天池上空一片云蒸霞蔚。五色霞衣如织锦缎,映红了湫池,落日熔金,静影沉璧。至今后湫池底的石头泛出隐隐的丹色,阳光影布池上,霞光灿灿,光彩夺目。
    关于朝那湫的神话故事不止一个天牛移湫更让人神往:湫头山下芦家寨子有一富户养着八对牛,雇一牧童放牧。有一天牧童正在揪畔放牛,忽然狂风四起,牛群被卷进湫去。牧童万般无奈,索性一死了之。于是就跳下湫去,正好落在一头牛背上,迷迷糊糊做了一梦,梦见一位仙翁要借他八对牛去移湫。牧童说,老伯既然借牛,何不连人一块借走,让我一个人回去如何交得了差?仙翁笑了笑说,不碍事的,你先回去,八对牛随后就到。牧童醒后一看,独自一人躺在湫畔。这时,恰好主人也带人赶来寻找,只见牧童,不见牛群,正要发作,忽见八对金牛从天而降,紧接着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湫水猛涨,顷刻之间,金牛一个个变成了磷峋多姿的巨石屹立湫中,于是便有了前湫后湫和若干小湫。
    如今,抵达二湫的道路畅通无阻,美丽的湫池成为省内著名的旅游胜地,游人至此既可以观览原始洪荒景象,亦可感受恢弘人文的气象。湫池在天地间浓妆淡抹,气象万千。浓妆时,万紫千红,妖娆可爱。淡抹时,白衣素裹,衣袂飘飘。她牵住云的手,系住风的脚,在春夏秋冬的节奏中穿行,春花烂漫,蝶舞纷飞;夏风习习,飞鸟翔集;秋色迷人,层林尽染。冬日宁静,粉妆玉砌。那一山的绿树,一池的绿水,升腾着文明的火种,延续祖先的血脉。山路蜿蜒弥漫泥土的清香,山鸟歌唱,传递人民的祈祷。湫池向深山更深处蜿蜒,庄严的庙宇飘摇的是祖先的图腾,氤氲的烟霞秉承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
    穿越桃木山的脊梁,阵阵松涛,氤氲成美妙的诗篇,响彻群山万壑。芦苇油油地在水边摇曳风的信息,将心语投入千年的湖底,蜻蜓在湖面轻盈起舞,泛起湖水的眼泪,熠熠辉煌的庙宇里,香烟缭绕,梵音传响,徜徉绿色的湫湖,阳光明媚,四域祥和,这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旅行。美丽的朝那湫乘着文化大发展的惠风,敞开襟怀让更多的人翻阅她古老的文化,欣赏她秀美的风姿。
    作者简介:王克生,甘肃庄浪人,庄浪县一中退休教师。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新闻社 电子邮件:zgbdxws@126.com  监督电话: 010-52872529 法律专职律师:覃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京ICP备15044995号 公安部:京公安网安备:11011202001965号 技术支持:信诚网络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