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观察 >

热点观察

达舍堡沟与“庄浪路”

时间:2018-07-05 07:11 作者:蒲占学 来源:庄浪县文联 点击量:   




《写在前言的话》
 
       它从远古走来。这里历史悠久,才人辈出,活力四射,人文气息浓烈。这里的人们淳扑厚实而阳光向上,它的名字叫庄浪。当你来到这里看到的是鬼斧神工的庄浪梯田,这并不是神话,它是由勤劳善良的庄浪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辛,流血流汗用纯手工精心打造出的梯田王国,被誉为中国梯田之父。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关山大景区,它那博大的胸怀每天吸引着文人墨客来这里激发创作的灵感,续写朝那湫的感人诗篇。这里是一片富有诗情画意的热土,更是投资开发的沃土。为了更好的让国人了解庄浪,走进庄浪,近期由我社联手庄浪县文联,汇同县书协,美协,音协,水洛印社,花儿协会,摄影协会,作协,七大艺木协会共同主办,甘肃庄浪五限吉国际商贸城独家协办的:“访人文关山,看梯田庄浪”专题栏目已正式启动。在这里我们将以不同的媒体视角,高超的切入手法,采取不一样的并机直播互动,充分利用多国媒体支援共享的绿色信息通道,让您深层次感受真正意义上的“活力庄浪,人文庄浪,智慧庄浪,故事庄浪”的民情民风新格局!请看来自庄浪的报道!
 
 
 
 
    本报庄浪讯:(特约记者:岳凯平   柳进录)  “达舍堡沟”对庄浪这片土地而言,不惟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且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更是一种交织着民族融合的文化。只是因为他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昙花一现,光华不再而显得扑所迷离,有必要今天的人爬罗梳理,钩沉致深。才能约略窥见当年的繁华荣光。
    达舍堡沟从良邑乡杨李湾村山梁西麓半腰开始,经柳梁乡徐家村、杨家川子、王家小庄,蒲家山周蒲村、周家山,李堡、刘堡,下岔、沈刘、麻川,川边村的王家胡圈、杜家、朱山,到南湖镇双堡子村,延申至庄浪河,周长二十余公里,面积不少于一百平方千米。因由许多沟岔组成,又称“九沟十八岔”。
    历史考究
   《元史•地理志》有庄浪路的记载,是迄今为止见诸史籍的以庄浪为名设立建置的最早记载。《明史•地理志》有“庄浪元设路”的记载。但庄浪路的行政机构最初设在哪里,史书上一直没有明确的记载。 
    庄浪路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二月降为州。南湖有一古城,始筑于何时无考。据清乾隆《庄浪志略》记载,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有过一次修筑。这是目前庄浪城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修筑年代。其时庄浪为州的建制,所修城垣直到民国为庄浪治所,沿革无缺。明洪武八年(1375年),庄浪州改为县后,地点未作丝毫变动。《元史.世祖纪十三》记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五月辛丑,以庄浪路去甘肃省远,改隶陕西省”。据此来看,庄浪路是行省下设的高出府、州一级的行政建制,仅南湖一座古城怎能容纳如此高的建制呢?
    清乾隆《平凉府志》:“达舍堡在庄浪东20里,宋、金时所筑。”《庄浪县志》“主要遗址城堡”记载:“达舍堡在柳梁乡李堡村南,依山而筑,残迹梯形,东墙长30米,西南北墙各长200米,高2米左右,夯层厚8-10厘米”。
    《元史》记载:“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攻西夏,正月过黄河,攻积石州,闰五月避暑六盘山,六月离六盘去清水,死于西江萨里川(今清水县牛头河畔),哈老徒之行宫。”1228年,太宗(窝阔台)始设庄浪路。
 
 

 
 
    从1228年窝阔台设庄浪路,至1304年降为州,庄浪路设置整76年。
    元蒙军到了今南湖川,何至千军万马。军队要行军作战,训练整编;军库储蓄,朝臣武将,首脑单位等要有足够的活动场所,试想小小一川,能容纳得下如此庞大的机构和队伍吗?
    而号称“九沟十八岔”的达舍堡沟,离南湖川仅有20余里。从今岳堡的岔口村到双堡子的达舍堡沟西门路口,只有十几里路,沿沟而进,长驱二十多里,明朝未地震以前,是山中的“一道平川”。其中的“九沟十八岔”, 加上宋、金所筑的城堡,是最理想的驻军及建置机构之地。这就是达舍堡沟闻名于世的原因。其实南湖川与达舍堡沟是一不是二,名虽有二,实为一地,只是因为“南湖”是汉族称谓,“达舍”是蒙古称谓。
    当地传说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说,达子城很大。东门在今良邑乡的八条壑岘,南门在今徐家村某地,北门在周蒲村羊毛屲,西门在双堡子沟口。这可能是指东南西北的四个大路口,并非四个城门。至今还有“达堡川”、“城墙地”、“城门湾”、“塌城”、“达子路”、“固堆地”、“一道平川”、“九沟十八岔”、 “达子城”地名流传。
    传说达舍堡沟原为一道平川,元朝时,沿川一连有几座“达子城”,最早的庄浪路就在这“一道平川”里。老百姓要从上城到下城或从下城到上城,都必须依次而进,各城的城门都挂有一口大钟,平常开门或关门之前,先要鸣钟提示。为照顾远近不同的老百姓进出城方便,上城开门最早,其时离天明还有好一阵子,关门最迟,其时天已黑尽。其余各城顺次开门,下城每天天刚亮开门,日偏西就关门。不知何时发生了大地震,山崩水溢,这些城都塌了,川也渐渐成了沟。天灾之后,达舍堡沟不知荒了多少年,到了明末清初,这里先后由陕西、平凉、天水、甘谷、静宁诸临近州县迁徙的百姓定居。这里有一棵大梨树,树龄近千岁,相传当年就长在上城门口,用来拴马。其余杨家川子、蒲家源川、周家荒川、李堡下川等地的城墙,近五十年内相继被夷为平地,永无踪迹了。
    达舍堡沟一带流传着很多传说,“二月二杀达子,炒麻子”的民谣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众所周知,元朝实行等级制度,服分五色,人分九等,蒙古人高高在上,享有很多特权。当地人一般五户供奉一个“达子爷”,除了经济上绝对满足外,还享有“初夜权”,每当新婚之夜,必须由达子爷过。若在地干活,必须立一个牌子,写上某某地、某某庶民,才是合法百姓,否则达子有随便杀斩“不法刁民”的权利。
    至今这里一些村庄庙宇里还供奉着“家神老祖达子三郎”神。传说三四百年前,这些村户居住不顺利,因为这里曾是蒙古人达子的家园,明灭元后,荒废了一二百年,今被汉人居住,他们的阴魂不散,常借口传言,为患作祟,所以汉人将其奉为“家神老祖达子三郎”,世代享以香火,以求平安无事,风调雨顺。
    残城遗址
    近几年,笔者前后分别走访了徐家村的杨天禄(84岁)、周树楷(64岁)、李堡村的李富昌(80岁)等老人。杨天禄回忆:“梨树院(又称新庄)是我家耕种,临下是徐家坝,靠山根有很长一段元朝古城墙,我们小时候常常在城墙上玩耍,他的墙根子有两、三步,一个手推车能够宽敞通过,高约2米。”站在梨树院又能望见蒲家塬川这样的城墙,中间是两庄的大沟隔断。一过蒲家塬川,又有蒲家和周家两庄的沟--秦家河隔断。到了周家荒川,又有一段这样的城墙。我小时候在塬川玩耍,常常望见这样的城墙,但没有去过。周树楷说:“我小时候放羊的时候,经常翻越城墙。1958年大跃进时,挖掉了一半,1980年土地承包到户,城墙被种地户挖平了。”李富昌说:“下川的确有达子城,城墙大约1米多高,有一段很长。”这些叙述都和《庄浪县志》记载的一模一样。可惜现在没有踪迹了。
    从徐家村的杨家川子到周蒲村的蒲家山,周家荒川再到李堡下川,足足有十多里路,有一面城墙,必有三面城墙,有大沟隔断,当年肯定连在一起的。宋金所筑也好,元朝扩建也罢,说明这达子城七八百年前确是元人的天下,他们曾在这里安营扎寨,振军经武,收拾残局,一统天下。这里曾经民殷物阜,盛极一时。但历史的风雨早已将当年的风流吹洗得一干二净了,只有那些地名还记录着当年那段尘封的往事。
    值得一提的是,汉人一般管父亲叫“爹”,庄浪管父亲叫“大大”的很普遍,“大大”与“鞑靼”一词与汉语名物相去太远,故而后人改成“大大”。同理可断,“达舍”即“鞑舍”,“达子”即“达子”,这也证明庄浪曾经是元蒙族的聚居地。 
    出土文物
    达舍堡沟有许多元朝墓葬,显然这些古墓不知道被盗过多少次,墓中多为瓦罐陶器和青砖。元青砖有长条形和正方形两种,其大小是现在红砖的两培多。民国年间和解放后出土的青砖极多,好多被用作庙宇、山门、学校等公共建筑上。徐家村挖出的青砖当年修庄浪一中时拉用了许多,蒲家山修山神庙,李山村修学校都用了元朝的古青砖。近年来很少见到。
    杨家川子的元墓中挖出了一个护心铜镜,村民杨某一直收藏着,良邑乡杨李湾村塑神像,以高价卖去装像心用。也有古戟剑,有些人收藏在家里,有些变卖了。
    “庄浪路”设置原因
    1227年,成吉思汗以避暑为名,驻跸六盘山两月之久,避暑期间,登上六盘山高峰俯仰天地,看到庄浪大地山河襟带,沟壑纵横,充分认识到了这里的战略地位,巧布棋子,设置庄浪路,派军驻守。1229年太宗窝阔台即位,到1260年,庄浪路承受数万军马32年之久的给养。可见当时庄浪路所辖之地区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
     庄浪路的设置绝非偶然,足以显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深谋远虑。对积贫积弱的宋朝而言,庄浪不过边陲鄙邑,弹丸之地,但对志在天下的元朝来说战略地位无法估量。元军过六盘到今岳堡张家岔口,再下不远便是南湖川,元军一面在南湖川整休训练,一面在临川附近寻找可以藏兵之地,号称“九沟十八岔”的达舍堡沟就是最佳的选择了。这里已有宋金所筑的城堡,又是“一道平川”,“九沟十八岔”,不但可以驻军操练,还可以贮藏大量钱粮、兵器等物资。当时元军恰欲伐蜀灭亡南宋,庄浪路的首脑机关设在达舍堡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蒙古元军依靠六盘山进攻宋,进攻中原,岳堡张家岔口就成了达舍堡沟的前站,在这里用兵,东进陕西,南下天水,西进汉中,北上兰州,形胜天然,得天独厚。这是在街公之川的达舍堡沟建制军需后勤部庄浪路的重要原因。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冬十一月,蒙古始设十路征收课税使。这十路为“燕京、宣州、西京、太原、平阳、真定、东平、北京、平川、济南”,没有庄浪路,可见,庄浪路是元军为进攻南宋而临时设的纯军事建置。随着庄浪江山一统,天下太平,庄浪路一降为州,再降为县,当在情理之中。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曾经名闻四方的庄浪路与达舍堡,和那个曾经强大的蒙元政权一样,都淹没在历史的荒烟蔓草中了。现在60岁以上的部分人还知道达舍堡沟,50岁以下的人就不知道了。
 
    作者简介:蒲占学,庄浪县柳梁乡人,柳梁学区退休教师。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新闻社 电子邮件:zgbdxws@126.com  监督电话: 010-52872529 法律专职律师:覃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京ICP备15044995号 公安部:京公安网安备:11011202001965号 技术支持:信诚网络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