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人生 >

艺术人生

汪光灿的艺术人生

时间:2016-09-27 10:09 作者:永丽 王刚 来源:大河网 点击量:   

汪光灿的艺术人生

汪光灿的艺术人生

       大河网讯 近日,春光明媚。记者如约来到汪光灿老人的店铺,一间位于县城俏吧街的紫砂壶店,店面不大,展柜里精心摆放着一个个紫砂壶,小巧的、大气的,造型各异,壶身上的山水、花鸟、人物俱佳,富书画韵味,与左面墙壁上悬挂的山水、人物画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这些画都是我自己画的,紫砂壶有我做的,也有儿子们做的。现在这个店面,就是一种展示,交流,我一生与书画结缘,热爱绘画。后来又从事紫砂壶雕刻技艺,在艺术上,绘画和紫砂也是相通的,我是想通过这个平台,结交更多的书画艺术爱好者,切磋技艺,共同提高,让我退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古稀之年的老人追忆起他的书画人生。

       壁画艺人

       汪光灿,1947年5月出生于方集镇白果冲村。他自幼便熟读诗书,酷爱文艺,尤其擅长书画,方圆几里小有名气。1958年,上小学的汪光灿,便受邀给村里绘制宣传画。老人家清晰的记得,那时年龄小,个子小,根本就够不着墙面,人家就给他搬个凳子,他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一笔一划的去临摹。那时画的都是跃进马、钢粮元帅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宣传画。他还四处画飞机、火箭、卫星等评比台,从此他就与书画结缘,一发而不可收拾。

       文革时期,汪光灿来到方集缸窑陶瓷厂做工,在那里,他遇上了他的恩师,著名的国画家凌晨先生。他便跟随其左右,白天在工厂里跟着老师忙于绘画、创作,晚上学习绘画理论。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年,在凌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汪光灿迅速地成长起来,并熟练地掌握了绘画技巧。

       离开老师后的汪光灿,一直游走于豫晥苏一带,进行绘画和创作。那时候,因为贫穷,家家户户买不起年画,便邀请艺人直接在墙壁上作画,汪光灿因此被民间称为“壁画大师”,他也结交了不少绘画艺人,交流了技艺。改革开放之后,不满足于现状的汪光灿,自费到北京等城市的美院进修学习,他的绘画知识更为系统,为了更好的创作壁画,他还到敦煌石窟临摹研究壁画一年时间。

       结缘紫砂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外出务工的大潮来袭,汪光灿自身到江苏宜兴发展,后来他的三个儿子也逐步从固始老家来到江苏宜兴发展。刚开始还是干老本行,以民间壁画为主,游艺于宜兴的乡村,转战在陶都南北,一家人过着艰苦的游艺生活。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汪光灿的三个儿子也都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子承父业,也干起了壁画的工作。

       “在陶都宜兴,家家户户差不多都在制壶,那是我们爷四个在想,如果我们转行怎么样?天天在外面奔波给人墙面上作画,何不安定下来在茶壶上画画写字呢?艺术都是相通的,在紫砂壶上作画,事先也是需要画出来,然后无非是用刀刻,强调刀法。我们只要学,肯定能做好。”打定主意的汪光灿带着三个儿子在私人工厂开始学习刻字绘画。因为绘画基础比较扎实,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再加上他们父子的勤劳和用心,几年的时间,汪光灿父子就在宜兴紫砂领域小有名气。很快他们进入较大的工厂刻字作画了。几十、几百、到几千的茶壶刻字绘画收入见证了汪光灿老人的技艺提升。

       “我这一生遇到不少贵人,值得我一辈子去感谢。刚到宜兴那几年,我认识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七老之一的顾景舟,还有徐悲鸿大师的夫人廖静文,受到他们的指点教诲,我们父子对绘画有了更深的感悟、更新的认识。”汪光灿老人心存感恩。几年后,他们父子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紫砂工艺厂,生意越做越大,技艺越来越精湛。尤其是大儿子汪成琼、大儿媳范国英夫妇在紫砂壶技艺上的成就是汪光灿老人家的骄傲。

       2005年5月,经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的层层筛选,汪成琼、范国英夫妇所制的壶艺作品在众多的艺术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被选为唯一的“国礼”,并连续制作了100多个品种的“国礼”紫砂壶艺作品,分别由国家有关部门赠送中外国家领导人和政要,开创了盛世紫砂壶成为“国礼”的先河,汪成琼也因此被誉为“国礼紫砂第一人”。2014年北京APEC会议,汪成琼、范国英夫妇设计的“紫韵东方,太平五壶”分别赠送给与会的中、美、俄、澳、韩五国领导人,每一把壶的创作既有中华文化特色,又有与会国的元素,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说起大儿子汪成琼夫妇的成绩,年届七十的汪光灿老人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满心的赞赏与欣喜。“能把三个儿子培养成为紫砂界的人才,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师,是我这辈子最为成功最引以为傲的事情。”老人高兴的说道。

       艺术人生

       “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了,干不了紫砂刻画。但我还是可以继续画画啊,要是一天不拿画笔,我就浑身不自在,差不多每天都会画一两个小时,时间长了,自己身体也吃不消。”汪光灿老人介绍说,“叶落归根,去年8月份,我回到固始,在这里专门开了一间紫砂壶的店面,一面展示紫砂,一面进行书画创作。”

       在二楼的书画创作室内,不大的案板上,摆满了汪老创作用的大大小小十来支毛笔,还有调色板和各色颜料。“我喜欢画马,奔腾的马,无拘无束的马,这有点像我的性格,画画的时候人要淡定,出笔要坚决,尤其是马腿这一块,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你看这地方是一笔下来,强调笔锋。”汪老当场画起了马,就在记者欣赏工作室的其他画作的时候,十几分钟,两匹奔驰的骏马已经画好了,栩栩如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老人的画作里,记者看到一卷长达八米的画卷《水浒英雄一百零八将》,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等等,工整细腻的笔法,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我去年画的,用了差不多20天的时间,开始时,我整天就在屋子里琢磨这些人物的体态、神态,等到我放手去画的时候,他们的形象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了。”汪老说,“退休了,我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家养老的同时,我要用心去经营我的事业——绘画,希望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汪老的紫砂店旁边,有个李乾山书画社,经营这家书画社的刘玉强,是汪老的莫逆之交,他这样评价汪老:“汪光灿老人书画功底扎实,一个从豫南山区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的画品和人品是那样的纯真、宁静于平和;不骄不躁,无傲霸狂野之态,更无冷僻古怪之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汪光灿目前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研究中心特聘美术师、《中华英杰艺术院》研究员。在艺术的道路上,他希望自己能走的更远,能为固始的书画事业的繁荣出力、出彩。最后,汪光灿老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他希望能遇到一位与之有眼缘的,爱好书画,勤奋好学的年轻人能继承他的衣钵,倾其所能地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承下去,让书画艺术更加的枝繁叶茂。(文/图范永丽王刚)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新闻社 电子邮件:zgbdxws@126.com  监督电话: 010-52872529 法律专职律师:覃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京ICP备15044995号 公安部:京公安网安备:11011202001965号 技术支持:信诚网络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