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观察 >
热点观察
名将故里
时间:2018-07-13 11:51 作者:柳林 来源:庄浪县文联 点击量:
本报庄浪讯:(特约记者:岳凯平 柳进录) 在庄浪县水洛乡赵山村,有一座近千年历史的古墓,墓中长眠着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及其先祖。与吴玠一母所生的另一名将吴璘,则长眠在蜀口略阳。
南宋王朝是一个需要英雄并产生了英雄的年代。建炎初年,金兵犯境,战祸频仍,国势衰微,不亡如缕。吴玠吴璘与岳飞、韩世忠、刘锜等将奋起抵御,相继成为一方军帅,分别领导了西北、中原、江淮三个主要战区的抗金斗争,共同扭转了金军肆虐、宋军溃败的被动局面,为南宋中兴奠定了基础,是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大英雄、真英雄。他们担当的重任、建立的功业、获得的封赏及其产生的影响,均在南宋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笔。
五将之中,二吴发挥的作用更显著一些。二吴先后参与抗金的时间,从建炎二年(1128)青溪岭之战到乾道三年(1167)吴璘病逝,前后40年,在川陕战场发挥主帅作用长达36年之久。绍兴元年至四年,金军集重兵谋蜀,川陕成为抗金主战场,吴玠“以偏师起西鄙,奋孤忠,抑大难,保川陕百一十六州。”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三次大捷,连续给金军主力军团以前所未有的重创,彻底粉碎了其突破蜀口的战略计划,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整体劣势中营造局部优势、重创金军并保持完胜的奇绩,写下了宋金战争史上最夺目的一页。这一页,对于提振宋军抗金士气、促使金、宋两国军事实力的强弱易势,产生了巨大影响。
绍兴四至九年,西部战场处于沉寂,吴玠在战争的间隙里修堰营田、布垒设防,建立了长期保卫蜀口的防御基础。绍兴九年,宋金第一次和议达成,吴玠英年早逝。十年,金人背盟,战火再起,吴璘在抵御金军的战争中被推向主帅之位,指挥西军东征西讨,所向克捷。十一年九月,在秦州剡湾与金军主力决战中获得大捷。绍兴十二年,宋、金第二次和议达成,蜀不被兵二十馀年。吴璘在和尚原、方山原划割金朝后,于祁山道沿线另辟蹊径,重定方略,设点布防,强军备战,日为敌至之虞。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侵,朝廷组织应敌,吴璘指挥川陕宋军三路出击,相继收复了商、虢、陕、华、秦、洮、兰、陇、河、原、环、会、熙、巩14州,积石、镇戎、德顺3军及和尚原、方山原、瓦亭寨等重要关塞,再次把川陕战场由辅战场变成主战场,创造了宋、金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攻取战之胜绩。
纵观二吴一生,出生在动乱年代,成长于战阵之中,以其出类拔萃的才略和以身许国的忠诚,引领西边将士出生入死,百战御金,挽狂澜于既倒之时,建丰功于诸将之上,成为南宋初期最杰出的将帅,并以兄弟、父子守蜀续写的佳绩,延续了川陕半天下之地六十年的安宁,功在一方,利在天下。他们先后指挥的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剡湾、德顺五次抗金大战和收复三路的壮举,作为重创金军的决胜之战,曾对南宋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摧坚破难的经典战役,在古代军事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两朝皇帝对他们不薄:吴玠位至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追封涪王;吴璘至太傅、新安郡王、四川宣抚使,追封信王,许立家庙、祭五室,位极人臣,恩荣并茂。因抗金军功建节,以武臣出任宣抚使,异姓封王,集此殊荣于一身者在南宋并不多见。
在二吴的子侄辈中,玠子吴拱、璘子吴挺颇出名,均为一方军帅。拱官至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拜武康军节度使,赠太尉;挺官至利州东路总管,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拜左卫上将军、定江军节度使、检校少保、太尉。其功业虽不及父辈,但在同辈中亦堪称翘楚。
作者简介: 柳林,笔名南山禾,庄浪县柳梁乡人,生于1952年9月,平凉市工商局退休干部。
庄浪是二吴出生成长和吴玠及其先祖长眠的故土。在这片故土上留下最早的遗址就是吴玠三代墓,此墓在距县城8公里的北山之巅,古属陇干地界。史载吴玠绍兴九年(1139)六月二十一日病逝于抗金前沿阵地—仙人关,同年九月由“弟璘与诸孤奉丧归葬于德顺军水洛城北塬先茔之次”。三十年后,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这样写道:“吴武安王玠葬德顺军陇干县,今虽隔在敌境,松楸甚盛,岁时祭享不辍,虏不敢问也!”这是关于吴玠墓的最早记载。据当地人传说,明清之际,墓地有规模较大的陵园建筑,前来祭祀、观瞻者络驿不绝。民国年间尚存翁仲、武士、望柱、石案等石刻。现在三个墓塚清晰可辨,周围仍有楸树生长,且有石猴、石羊各一对,还有一石雕龟趺碑座置于墓侧。2016年,县委县政府为之立碑,结束了有座无碑的缺憾。吴王坟的变迁,并未影响人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出生于坟山附近的前清进士、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赵贡玉,以吴山自号;和他同乡的知名学者、教育家王尧天先生,在《游吴山》一诗中写道:“信步深山访二吴,游人听鸟唤提壶;鸟声莫向墓门唤,惊起英灵思汴都。”
此外还有新立于城南10里鸦儿沟(即吴家沟)的故里碑,有建于朱店镇的三将军神祠和该镇王川村的吴王庙(均已不存)、紫荆山的二吴故里碑、纪念馆,有出自吴河村的《吴氏族谱》,有二吴部下大将郭浩、彭杲之故里,还有载其先祖曾做过吴璘灯夫的永宁苏家老庄苏氏族谱序。
庄浪与隆德、静宁是一衣带水的邻县,历史上多次分合,因此二县历来都争为二吴故土,且有一些引以为荣的遗址:隆德有传为吴璘父子避暑之处的石窑寺、屯军之处的西山堡,还有战场遗址德顺故城、东山堡(登高台);静宁有作为二吴后裔居住的吴家庙;有传为二吴牧马处的马圈山;还有纪念二吴及刘錡的三将军祠。
二吴虽然生长在故土,但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驻守在蜀口,辖有116州的川陕一带,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处,也是其第二故乡。这里留下的大量遗址遗迹,不仅见证了吴氏兄弟父子建立的丰功伟绩,而且体现出他们留在川陕人民心中的崇高威望。
位于陕西宝鸡市东南26公里的大散岭上的大散关,系秦中四塞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在“古大散关”碑旁,独有吴玠吴璘雕像及功德碑,门联为:“三秦雄关名千古,二吴豪气传万年。”位于大散关之东、秦岭南坡的和尚原,是吴玠首次大败金军的古战场,出现在这里的牧马滩、点将台、旗杆石遗址,均为吴玠屯军时所留。和尚原之战不仅是宋军起死回生之战,而且被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100次战役之中,并与孙膑马陵道之战被称之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两大箭阵。宝鸡一家网站还把吴玠、吴璘与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秦襄公、秦穆公、白起、马援、党崇雅一道列入本市“十大历史名人”。
甘肃徽县古称河池,是二吴长期驻守之地,这里不仅有宋金战争史上最激烈的仙人关之战的战场遗址杀金坪,还有驻地吴王城、通天坪、吴家巷,有吴玠墓碑、衣冠冢所在地吴山,有祭祀二吴的忠烈祠,有吴玠部下大将杨政墓和阵亡将士公墓石马坪。金徽酒厂还把吴玠作为保护神,雕筑铜像于展厅,以示纪念。
陕西略阳县乃古兴州之地,南宋时派重兵把守,吴氏三代人曾在此掌军。留在这里的遗址有位于城北凤山脚下的吴王行宫,有位于城关南坝村的吴璘墓,有位于城东的义烈祠、吴璘家庙,有吴玠当年为杀金军节使傲气,发动十万宋兵用战袍兜土,一夜筑成的高台,还有灵崖寺内称颂吴璘功业的吴公崖刻、凭吊吴璘收复三路后朝廷下令班师弃地之事的虞刚简诗碑。
陕西汉中市即南宋时的兴元府,是川陕宣抚使司所在地,吴氏两代人曾在此主政。位于市中心的汉台,时人疑为当年吴拱、吴挺先后住过的府第吴园,陆游曾是这里的常客,与吴挺一起把玩过家藏快雪时晴帖。作为汉中东大门的饶风关,见证了吴玠心系国家安危,跨辖区驰援友军并大败金军的壮举,此举与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另一宋将曲端不能同日而语。汉中还有吴氏两代人主持修复过的褒城古堰,有金华山石马湾吴氏墓。
甘肃天水古为秦州之地,这里不仅有剡湾古战场遗址,而且有吴璘长期经营的祁山道防线,留在这道防线上的遗址有位于北道区吴寨,天水、礼县交界处的十二连城、地网,秦城区的皂角堡,礼县的祁山堡。秦州古城西门之外,还有祭祀二吴的名将庙。史载此庙有二,另一座在东门内,祀汉赵充国、宋刘锜。
甘肃成县宋为成州,位于县城中间的紫金山,俗称上城,又称吴公保蜀城,传为南宋时吴璘吴挺父子驻节之地。在石马坝村,有吴挺生母庆国夫人刘氏之墓,北郊的石碑寨有吴挺墓,城西隅裴公莲湖亭北侧,有宋建炎年间奉诏建立的忠烈庙。
二吴的后裔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江苏、浙江、广州、福建等地。有谱序记载的,在庄浪的水洛、朱店吴家沟、岳堡深岘吴家、盘安吴家河,静宁城关、吴家庙,灵台百里,凤翔的上郭店、冯家村,宝鸡的虢县、渭滨区、陈仓区,陇县的苏塬,麟游县的吴家大庄,凤县的平木镇、黄牛铺等地均有分支。据吴玠第19世孙吴盖东撰写的《家山祀祖记》载:宝鸡陈南吴玠后裔曾两次赴庄浪水洛家山祀祖,第一次是明嘉靖十八年七月,吴玠第13世孙大悫、大晷二人行商至定西,与当地吴氏后裔文耀公父子、兄弟同赴家山水洛祀祖。第二次是清雍正三年,吴玠第19世孙盖东率族众五十余人赴家山祀祖。他们6月16日到庄浪朱店,17日至水洛,19日访得鸭儿沟同宗,21日,与宗弟甲先(或稼显)等人同至祖陵祭祀,且遗银宗亲代上香火。庄浪吴氏有感于宗亲笃诚,专门成立了吴氏学会,并于2016年6月21日首次组织了规模较大的祭祖活动。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紧抓重点项目,助推顺义区全国文 本报北京讯:(采编:王明华) 5月10日,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
- 紫阳县23万亩富硒茶盛大开园 本报北京讯:春风染绿千枝翠,硒茶飘香歌飞扬。3月31日,位于...
- 甘建投联手易德筑举办新品推介会 3月11日,由甘肃建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主办,甘肃天顺祥建材租...
- 发挥名人效应 助推文化旅游 本报天水讯;采编;(刘海洋)2019年2月22日上午,在阳光明媚,...
- 甘肃赋 《写在前言的话》 它从远古走来。这里历史悠久,才人辈出,活...
- 庄浪摄影活动之今昔 《写在前言的话》 它从远古走来。这里历史悠久,才人辈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