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人生回忆 >

人生回忆

一位甘肃政法干部的岁月沉思大型系列报道连载

时间:2017-08-28 06:33 作者:裴国栋 来源:中国报道新闻网 点击量: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本报北京讯)裴国栋 男,汉族,出生于1950年7月17日(农历6月初3日)。甘肃省清水县贾川乡裴家庄人。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先后任天水地委报道组新闻工作者、清水县委报道组组长、天水地区劳改支队办公室主任、天水地区司法处办公室主任、天水市法学会秘书长、天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天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等职。2010年按副地级干部待遇退休。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近千篇文稿;起草撰写过大量的公文类文章。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曾多次受中央和省、市的表彰奖励。中央组织部﹑中央综治委曾给予嘉奖。
 


作者故居—    清水县贾川乡裴家庄
 

一位甘肃政法干部的岁月沉思系列报道之一


作者工作过的地方—天水市人民政府



2016年5月份少华社长采访作者裴国栋时的合影。


 

2017年8月4日中国报道新闻社社长少华同志,一画开天文化艺术协会执行

主席顾亚东,前往甘肃天水作者裴国栋家中看望并合影留念。


 
 

自       序
 


       我原定的书名为《往事回睦》,在修改时总感到平淡无味。文章中涉及的许多内容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对社会、人生、世事的一种洞察和审思。即更名《岁月沉思》为本文的书名。

       书槁成文后“中国报道新闻社”以《一位甘肃政法干部的—岁月沉思》为标题分别在“中国报道新闻网”、“中视网”、“一画开天艺术网”三个媒体同步并机连载。对我鼓舞很大,督促我对此文进行了修改校正。

       《岁月沉思》实际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真实地记录了记事以来近六十年个人、家庭以及整个家族在社会变革中的悲欢离合。本书从家庭变迁、个人成长过程和事业奋斗中折射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及自己人生旅程中的成败得失。它用真实的史料,把人生经历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呈现出来,表现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血肉关系。实际是我人生的感悟,历史的见证、时代的记录,也是本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

       时光流逝,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失了。

       在我短暂的一生中,走过风、走过雨;经历失败、体会成功;品尝过痛苦、享受过欢乐;走过泥泞、踏过坎坷、经历过挫折和万苦千辛才幸运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小路。远去的尘封往事值得品味,逝去的青春值得回忆,走过的路子留下了时代的印痕,藴含着成长的足跡。

       往事历历在目,心绪不堪回首,每当我闭上眼睛沉思,那故乡的炊烟、童年的月夜、父母亲的教诲,还有身后留下的串串人生足迹,以及那山间不知名的花草发出的淡淡清香和村前东流小河潺潺的水声……犹如一幕幕古老电影镜头似的在脑海反复显现,仿佛把我带到了已然逝去却永不会磨灭的远方。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幼年经历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忍饥挨饿;上学期间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在停课闹革命的浪潮中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和“长征大串联”;退学回乡后,在生产队“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披星戴月,战天斗地,投入到改天换地的战斗行列;在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浪潮中当上当上了民办教师,不拿工资拿工分,在教书育人的行列工作了五年多时间;后来有幸被推荐上大学,成为特殊环境下的“工农兵大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先后在新闻单位、政法部门工作三十五年时间。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从一名农村放牛娃到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经历了身份的变迁和各种政治运动。回想起来这些历历在目,件件在心。

       闲暇之余,和同事聊天,与家人交谈,就会谈及幼年时的家庭磨难;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父母﹑兄弟姐妹的生离死别;参加工作后的岗位的变迁。这些往事,恍如昨日。故此在同事和家人的鼓励催促下,我坐在电脑桌前,生疏地敲起了电脑键盘,把学习打字与往事回忆同步而行,开始回忆走过的路、沉思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事件和人物。

       回忆走过的路,我珍惜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人生在世,与父母、妻子、儿女、同事和朋友之间相处实际都是一种缘分。坦诚地说,不论是在家庭、在单位还是朋友之间,我始终怀着一颗诚挚的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我深深地感谢曾经帮助、培养、教育我的领导和同仁,使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在政府部门有了一席之地;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亲人、同事、朋友,帮我渡过工作和家庭的道道难关;感谢九泉之下的父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感谢我的兄弟姐妹,是他们起早贪黑挣工分供我上学;感谢我的家人与我风雨同舟,共患于难,共同支撑了这个家庭!

       在我的一生中付出与缘分紧密相连,我与任何人没有大的过结。我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辛酸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难以抹去的忧伤充斥着我的心灵;尽管大半生的精力挥洒在征途上;尽管痴笑我傻的声音挥之不去……但我做人的唯一指南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到慰藉的是自己的正直与诚实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我没有著书立传之意,也没有在人前评功摆好之念,只是想把自己的经历述说给后代,让他们知道我们这代人坎坷的经历和辛酸的奋斗史,让他们不要忘记在人生道路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人之恩。让他们牢记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开拓事业,成就美好未来,让他们从我人生的成败得失中吸取教训,走好自己的路。

       文章是现在写成的,而所讲述的许多事情,都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廿一世纪初的陈年旧事。当年所亲身经历过的人,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也将是古稀之年。这其中的许多事件是对是错,历史大多已有定论。暂无定论的我也不多加评论,只好由后人去评说罢了。

 

贺国栋同学《岁月沉思》付梓

 

冯天真 于甲午秋月
 


黄河岸畔幸识君,
 

四十年来谊长存。
 

生计艰难半书泪,
 

事业有成一路平。
 

孝親未尽终抱憾,
 

仁爱永留昭后生。
 

大梦醒时向晚唱,
 

妙笔生花著乡亲。
 

 

★  冯天真:作者系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学。
 
 

乡愁篇


故居院内的老梨树系列报道之(三)

 


       我在裴家庄故居院落仍保存完好。父母去世后我不常回老家,退休后也不常到那里去。一般在清明节上坟扫墓祭祖和在七月十五方神庙会上去烧香时顺便走进裴家庄,重游故土,踏进我的那个院落。

       我是在这个院子里长大的。参加工作以后也经常到这个院子来看望父母,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妻子儿女也进了城,这个院子就闲置起来。我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为了保住父辈留下的这个“院落”,2010年托人把这个院子进行了整修。对塌陷房屋拆除、屋面重新揭瓦、院内建起了花园,使这个院落面貌换然一新。从那时起这个院落再无人居住,就一直是“铁将军”把门。

       2014年清明节那天,我和孩子去老家上坟扫墓后,就打开“铁将军”步入这个院子。走进这个院子,我大脑中突然出现父亲踏门而进,母亲仍安坐炕头的幻觉。父亲满身泥土地收拾着铁锹、锄头等农具,母亲仍唠叨着家里的米面油盐。我仍然回到了童年,聆听着父母的教诲。在出现幻觉的喜悦之时,孩子摧促起程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结束了这一瞬间的幸福与愉悦。这幻觉虽然是一瞬间,但却是那么的逼真,那样的甜蜜。我多么想继续回到那个幻觉中去,回到童年时代,多么想在这个院落多呆会儿。可幻觉必然是幻觉。

       举目望去,院落整修后虽然无人居住,但生机勃勃,久别的院落感到格外亲切。那花园的红梅花儿盛开,榆叶梅争相吐艳,牡丹含苞待放,芍药破土而出,翠竹郁郁葱葱。古老的院落像位历尽沧桑、饱受风霜的老人一样安祥地站立在裴家庄上。站在这个古老的院子使我思绪万千,想起了幼年的点点滴滴,回忆起了这个院落过去发生的故事。我们姊妹四人都是在这个院里长大。我是从这个院落走出,步入了精彩纷呈的外边世界。父母亲在这个院子里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这个院落是1955年父亲修建好后,我们家就从村头那孔破烂不堪的古窑洞中搬迁到这个“四合院”内。在这个院子里我生活了四十多年。院子修成不久,父亲在这个院子栽植了两棵梨树。梨树是父亲从大姐家菜园子挖回来栽在这里。当时,姐夫在兰州工业大学工作,姐夫一家居住在兰州。那个菜园子栽着许多李子、桃、梨等果树,树木无人经营,果子还没有成熟就被摘得一干二净。父亲挖回来两棵,一棵栽在院子中央,另一棵栽在南墙根。栽到院中央的有胳膞那么粗,南墙根那棵还没有镢头把那么壮。院中央的从迷信角度说是在院的中宫。中宫是这个院子最中心的地方。从院内风水角度讲,对院子中央植树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在院中宫栽树不吉利,把“树”和“事”的同音相连相通,意思是说会给家庭带来不可预测的奇事、怪事,事情多多。并劝其挖掉。另一种说法是说在宅院中宫植树是非常庆喜的好事,枝叶茂盛会引来家庭兴旺发达。“事”多也好兴旺也罢,不管怎么说我们家都没有管,这棵梨树挺拔在院子的中央。

       院子中央的这棵梨树在我幼年时发挥着许多不可代替作用。我们那里过春节在院子中央有栽“天爷树”的风俗。“天爷树”实际是在上边签写天地神位的用场。大年初夕家家户户买一根带叶的竹子或上山砍一枝柏树枝条栽在院子中间叫“天爷树”。在“天爷树”的枝条上贴上五颜六色的彩纸,以示吉祥之意。在主杆上贴上“天地君亲师之神位”的字样,然后设香案,从初夕夜开始,摆放祭品,燃烧香蜡、黄裱来供奉祭奠,朝夕叩首相拜,直到正月十五的那天送“天爷树”为止,就结束了供奉祭奠。年年如此。“天、地、君、亲、师”听人说:天,是上天玉皇大帝;地,是土地神;君,是君王皇帝;亲,是祖先;师,代表老师。古人敬奉天地君亲师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自从我家在宅院中央栽上梨树后,再不去购买带叶竹杆,也不上山砍伐柏树枝条,就把这棵梨树作为“天爷树”,在树枝上插上纸花,贴上“天地君亲师之神位”的字样供奉祭奠就行了。只不同的是其他人家的“天爷树”春节后就被拔掉,而我家的棵“天爷树”一年四季始终依立在院子的中央。

       老宅院的梨树给我们带来了无比喜悦,也见证了我家的不幸遭遇。春天,梨花盛开,一股花香味扑鼻而来;夏天,在树荫下我们围坐在父母周围,聆听着父母的教诲,享受着天伦之乐;秋天,枝头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实,惹人嘴馋,不由得摘上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梨来尝了个鲜;冬天,枝条随着寒风来回摆动,积雪压在枝头好像提前开出盛花。

       记得在1960年生活困难饿死人的年代,院中央的这棵不粗的梨树上挂满父亲从山上捡拾回来的的树叶、草根之类,经风吹雨淋自然凉晒干碾成粉以后让我们充饥来挽救全家人的生命。母亲因缺乏营养,就是倒在这棵梨树下,我们搀起后她又扶着这棵树站起。老梨树见证了那时我们全家从死神那里逃生的艰辛历程。1962年开展生产自救,政府允许农民小片开荒,父亲在小片荒地种植玉米,秋后黄灿灿的棒子挂在老梨树的树叉上,母亲怕飞鸟啄食,拿着竹杆守护在树下,这些棒子让我们吃了几顿饱饭。老梨树见证了国家好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实惠;“文化大革命”开始,在破除迷信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浪潮中,我们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设“天爷树”摆放祭品,朝夕叩首相拜了。但父亲让我们晚上仍偷偷地在那棵树下烧香叩首,默默祈祷老天保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老梨树见证了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村上盲目的在两条沟壑蓄水筑坝。为给蓄水筑坝工程提供石料就把乡亲们房基下的料石掏出运往工地。老梨树见了人为盲目冲动给百姓造成劳民伤财的历史事实。

       我家宅院的老梨树目睹了我们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辛酸和苦辣。年仅二十六岁的二姐去世,母亲就在这棵梨树下哭得死去活来。老梨树见证了老年丧女、白头人送黑头人的悲惨情景;兄长参军后,母亲经常手扶着这棵老梨树凝视着兄长参军时所走过的那条路,期盼着哥哥再从那条路回到家中。我在兰州上学期间,母亲仍然扶着这棵老梨树眼巴巴地盼望我回来。老梨树见证了我们母子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母亲去世,老梨树见证了我们肝肠寸断,生离死别母子分离的悲痛之情。

       然而,宅院中央的这棵老梨树和遭遇车祸的老人一样遇到了不幸。嫂嫂与家人的纷争时而发生。一次争吵中嫂嫂动怒用斧子砍断了这棵老梨树。可怜的老梨树连哀求的机会都没有,就从我家宅院消失。这一斧砍伤了全家人的心,父母的心既在流泪又在流血!

       自从院中央的老梨树遭遇不幸以后,南墙根的那棵老梨树孤零零的站在那里,昂首挺立,依然见证着我们的一切。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新闻社 电子邮件:zgbdxws@126.com  监督电话: 010-52872529 法律专职律师:覃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京ICP备15044995号 公安部:京公安网安备:11011202001965号 技术支持:信诚网络 Power by DedeCms